城市的核心是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長,體現了城市決策者和建設者始終秉承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尊重。
10年近3歲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醫衛服務體系的日臻完善,更得益于“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鹽城十年來的非凡成就,從這里更可窺見一斑。
鹽城好空氣
支撐人民壽命增長的,首先是人的溫飽與富足。
“土地流轉賺租金,入社持股賺股金,進園幫工賺薪金,我們的收入來源多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蓖ず^五星村果農劉金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樣的幸福感,來源于農民收入水平的節節攀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民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兩年實現翻一番,農村消費持續釋放巨大潛力。
安居,是每個人的夢想。住房條件的改善,更是生活品質提升的一個重要縮影。老舊小區整治、棚改征遷、安置房建設的“加速度”,讓更多老百姓從“盼居”到“安居”,從“憂居”到“宜居”。農房改善由點擴面,更多農民群眾實現“安居夢”,在已完成改善9.1萬戶基礎上,鹽城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今年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房改善工作,更多個體和家庭將因此更舒心、更安心。
平均壽命增長的背后,真正體現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十年間,鹽城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097.1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6617.39億元,翻了一番,GDP年均增長7.9%。
恒濟鎮恒東新型農村社區
這些數字深刻反映出
鹽城十年間經濟的健康發展
不僅有數量更有質量
而且發展成果真正回饋到
每個人的“錢袋子”里
民生福祉持續“加碼”
兒童醫院
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就更加有了醫療衛生領域大手筆投入的底氣。2019至2021年,鹽城衛生健康方面的財政支出290.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
醫療機構重視醫療設備和技術的提升,提高綜合救治水平。
市一院二期、市兒童醫院二期等工程加快推進,市中醫院南擴工程投入運營,市老年康復醫院揭牌,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醫改不斷深化,加速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覆蓋城鄉居民的“15分鐘健康服務圈”不斷完善,縣域內就診率達90%;擴大醫保參保群體,使基本醫保覆蓋面穩定在98.5%以上……今年,鹽城再次蟬聯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列第15位,位次較上年上升15位。
包括健康在內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這十年,鹽城財政傾力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民生投入逐年提高,民生支出從2012年341.5億元,到2021年提高至821.71億元,年均增長10.2%。2021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為80%,比2012年提升5.9個百分點。
亭湖區文街道迎賓橋社區志愿服務站工作人員正在為老年人提供面對面交流服務。
財政托底
百姓減負
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
民生得到了保障
負擔變小了
幸福感增加了
人均壽命延長也就有了重要保證
鹽城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持續抓好穩就業、穩物價、增收入和教育、衛生、住房、“一老一幼”等工作,民生紅利漸次釋放,民生畫卷更有質感。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2013年9月開始,大豐區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曾被評為全國十大衛生改革創新舉措。
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鹽城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3.54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達41%,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不斷完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8連調”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14連漲”,助力老有所養;城市街道 “樞紐式”養老服務綜合體,提供“一站式”為老服務,讓“夕陽”更暖;加裝電梯、無障礙環境建設,讓社區對老年人更加友好……這一切,不僅關乎生命的長度,更關乎生命的溫度和質量。
平均壽命增長的背后,是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
“鹽城的天空經常瓦藍瓦藍的,大家都愿意出來散步、鍛煉,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丙}南聚龍湖畔,退休老人蔣洪才在抖空竹健身。鹽城的好生態,市民可觀可感,并引以為豪。
“鹽城藍”已經成為鹽城“金字招牌”。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今年9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168個重點城市中,鹽城位列全國第五。
條子泥
國際濕地,沿海綠城。鹽城生態底色鮮明,兼具濕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態系統,擁有長三角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最多的珍稀鳥類,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黃海森林公園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鹽堿荒灘變成林海綠洲,造林總量全省第一;PM2.5濃度、優良天數、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三個全省最優”;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環境有了質的飛躍
鹽城成為宜居宜業幸福城
這更是平均壽命增長的重要因素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城市,鹽城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以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為統領,著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創新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讓“環境美”的色彩在鹽阜大地更加絢麗,為踐行“兩山”理念貢獻更多鹽城實踐。
無論是“退漁還濕”,還是“為鳥留食”,鹽城濕地保護修復的力度只增不減。條子泥720畝高潮位停歇地、大豐四卯酉生境提升項目、射陽1號水庫生態修復工程……一個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為更多生物打造了一個又一個新家園、新樂園。
老舊小區環境整治
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鹽城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環境治理不斷從“治標”邁向“治本”,生態環境質量系統性改善。
城鄉更宜居,美得有品質。鹽城堅持生態惠民,建設綠色宜居之城,聚焦美麗內涵、順應群眾期盼、彰顯鹽城特色,以優化空間布局為基礎,以改善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綠色低碳發展為支撐,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高品質綠色幸福生活。
請輸入驗證碼